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 > 列表

司马师南下濡须口,丁奉雪中奋短兵,诸葛亮大侄子出场即巅峰

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6-23 18:09:16

濡须口,一个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。曹操和孙权在这个地方,曾爆发过两次大战,东吴无一例外,取得了胜利。

濡须口,今安徽省芜湖市下辖的无为县,它在古代是一个咽喉要道,属于兵家必争之地。古人曾经这么评价它:"魏之重镇在合肥,孙氏既夹濡须立坞矣。又东兴以遏巢湖,又堰涂塘以塞北道,总之不过于合肥、巢县之左右,力遏魏人之东而已。魏不能过濡须一步,则建业可以奠枕,故孙氏之为守易。"


(相关资料图)

从这里,我们可以看出,濡须口,东吴北边的屏障。是从北进入东吴的门户,守住了这里,也就守住了东吴的北大门。所以魏国几次伐吴,都是从这里进攻。而东吴呢,也是在这里屡次击败魏国的侵犯。咱们今天要说的,就是最后一次,东吴对魏国的胜利,也就是濡须口之战。一、背景:魏国完成权力交替,吴国完成皇位继承

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后,完全控制了魏国局势。司马氏想取代魏国,只是时间问题。而在司马懿病逝以后,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任了大将军一职,总揽朝政。曹氏政权,已经名存实亡。

而魏国的老对手吴国,此时也面临着政权动荡。东吴大帝孙权病逝,临死前任命孙宏和诸葛恪为辅政大臣,来辅佐孙亮主持朝政。但是孙权的眼光,确实不怎么高明。因为孙宏和诸葛恪本身就意见向佐,性格不合。任命这两个人为辅政大臣,这不明摆着让吴国大乱吗?

果不其然,孙权一死,没有了孙权的压制,诸葛恪开始显露出他阴险的一面。他先是设计除掉了另一名辅政大臣孙宏,又欺孙亮年幼,立足未稳,篡夺了东吴的军政大权。

蜀国和吴国,两个国家同样完成了国内实际掌权人的交替,正所谓"新官上任三把火"。两个人都想在自己刚上任不久,能打一个漂亮的战役,来稳固自己的地位。因此,濡须口之战,是在所难免的了。二、起因:东兴堤扩了又扩,魏国借机出兵伐吴

就如同蜀魏相争必出祁山一样,魏吴对峙,少不了围着合肥濡须口。前面已经介绍了濡须口的重要性,所以在东吴迁都建业的第二年,东吴就开始在濡须口上兴建东兴堤。"又堤东兴以遏巢湖,又堰涂塘以塞北",既能扼住濡须水,又能当成一个军事设施,可谓一举两得。

诸葛恪辅政之后,广施德政,东吴上下繁荣昌盛,人人欣怀。 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,罢免耳目之官,免掉拖欠的赋税,取消关税。每一举措,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,民众无不高兴 。诸葛恪每次外出,都有很多人引颈相望,想一睹其风采 。

既然国内政权已稳,那么下一步便是军事上扬名立万了。诸葛恪于是下令继续扩修东兴堤。不但在原址上加固,还在左右依山各筑城一座,并派千人驻守。

看到吴国如此大张旗鼓,将东兴堤修筑进了魏国界内,这果然不能忍啊。于是司马师下令以司马昭为大都督,统率征东将军胡遵、镇东将军诸葛诞,率步骑共七万大军,攻打东兴堤。想要给吴国一个下马威,趁机打开吴国大门,进攻吴国。

这时候吴国和魏国,肯定都想不到,一场酷似阵地战的遭遇战,悄然打响了。三、过程:胡遵强攻受阻军队已疲,丁奉雪夜短刀突袭定乾坤

胡遵到达濡须后,马上命令曹军架设浮桥,攻打东西二城。但东吴二城建在陡峭处,易守难攻,虽然守城军队只有千人,但魏军依然不能攻下。

前方军情告急,诸葛恪不敢怠慢,亲率四万大军驰援。先锋军丁奉率领三千先锋军,日夜兼程,赶到了濡须口,并提前占据了徐塘。

话说这个先锋军,其实是个挺吃力不讨好的部队。先锋军说的好听叫先锋军,其实说是工程兵+侦探兵也不为过。先锋的任务就是逢山修路,遇水搭桥,尽全力保证后续大部队的行军速度。同时还要一路打探敌情,有任何风吹草动提前解决,解决不了的马上汇报给大部队。等大部队到达指定位置,以后所有的功劳就都跟先锋军没关系了。

丁奉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,在到达徐塘以后,正值冬季,不巧天降大雪。丁奉认为这是一个抢占功劳的好机会,再晚了,等大部队来了,自己可就真没有功劳,只有苦劳了。于是丁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队伍稍微修正以后,就趁着夜色,开始偷袭魏军。

此时的胡遵,正跟将士们在军营内饮酒取暖,毫无防备。丁奉见状,让将士们脱去厚厚的铠甲,丢掉长枪大戟,只带着头盔和短刀,轻装突袭了正在饮酒作乐的魏军大营。魏军哪能想到吴军在这样的天气会从天而降,大军一触即溃,当时被斩杀无数。

诸葛恪的大部队这时候也正好到达,见状马上擂鼓呐喊,奋勇向前。 魏军见状便惊恐慌而逃,因争渡浮桥超载而断,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皆有万人,魏将韩综、乐安太守恒嘉先后遇溺,毌丘俭、王昶等得知东兴兵败,皆烧营退走。吴军缴获车乘、牛、马、驴、骡各数千,其余资粮、军器如山。

东兴大捷,让诸葛恪在国内的声望达到了定点,人们纷纷称赞诸葛恪得其叔叔诸葛亮的真传,能文能武,料事如神。诸葛恪自己也认为自己此战以后便可比肩叔叔诸葛亮。吴主孙亮加封诸葛恪为"丞相、荆、扬州牧,督中外诸军事",诸葛恪的声望,在此时达到了顶峰。

这次濡须口之战的获胜,是东吴对魏国的最后一次胜利。此战虽然是东吴取得了胜利,可是并没有对魏国造成太大的影响,司马氏的地位仍旧无人可及。而诸葛恪经此一役,觉得自己神勇无敌,更加不将魏国军队放在眼里。这也就为以后的兵败,埋下了伏笔。四、后续:诸葛恪轻敌致大败,孙峻设计诛权臣

诸葛恪此时心中膨胀到了极点,俗话说得好:"天要让其亡,必先让其狂"。诸葛恪在第二年便要兴兵伐魏,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此时出兵是在不是时候,但是这是诸葛恪大权在握,民心所向,谁也不能阻拦。同年三月兴兵二十万伐魏,但是遭遇大败而归。从此诸葛恪对人更加严苛,国内怨声载道。诸葛恪的声望,降到了极点。

作为当时力挺诸葛恪的大臣,孙峻也后悔当时的决定,于是暗中联合吴王孙亮,设计在席间诛杀了诸葛恪,并诛灭了诸葛家三族。权臣一时的诸葛恪,最终给整个家族,带来了灭亡。

濡须口之战,看似平淡的一战,给整个三国鼎立之势带来的极大的变动。这是魏吴两国政权变动后的首次交锋,虽然吴国胜利,但是却让魏国看到了吴国的弱点,也加剧了吴国自身的失败。最后东吴内乱,君主骄奢淫逸,也就免不了被司马炎统一的下场了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交通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

邮箱 : 434 922 6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