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作者:秦兰珺(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)
如何认识网络文艺的特点和价值?我想从一个很有意味的案例说起。笔者的一个朋友从某互联网公司离职后,返乡创业从事无花果种植,顺便做起了拍摄“无花果生长”的三农vlog(视频日志)博主。不难想象,这不是一个博眼球的题材。虽然这名博主有着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,但他的账号影响力一度十分惨淡。直到有一天,他突然说自己似乎摸到了拍此类vlog的门道,而答案就在他置顶的那个视频中。
视频的标题是《又来取牛奶了》,时长不到10秒,画面中博主把白色无花果汁液挤进一个小玻璃瓶,未做任何说明。但就是这个乍看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视频,有着近4500万次点击量、38万次点赞量、2.2万条留言。我实在不明白它为什么那么吸引人。点开留言发现,视频本身虽说不上有什么完整表达,却激发了网友关于无花果汁液有何功效的讨论。用博主自己的话说就是,“我不说话,把话留给大家说”。是的,博主完全可以用唯美的镜头和确定的语气,介绍无花果的药用价值。但事实证明,这样建立在单方面输出上的表达,在以“互动”为默认属性的网络媒介环境中,有时还不如给“对话”留下足够的空间更受用户青睐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交通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
邮箱 : 434 922 6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