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 > 列表

评论丨稳民生稳就业,也需转变“用人观”

来源:红网    时间:2023-08-11 10:08:54


【资料图】

□段官敬

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就业的好政策,给劳动者稳定就业、提升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不得不说,一些地方出现“就业难”与“招人难”并存的问题,也正是这种矛盾和对冲的存在,给稳民生稳就业造成一定困难。

现实中,针对“就业难”与“招人难”现象,不少专家破题给出的“金点子”,往往站在高校毕业生群体等待就业的角度进行分析,提出年轻人应树牢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,防止眼高手低、拈轻怕重等。诚然,“就业观”是影响就业行为和择业选择的直接因素。比如个别高校毕业生择业预期过高等造成“失业”、极少数年轻人信奉所谓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的择业“真经”。这些从侧面暴露出部分年轻人的择业诉求和不当理念。

择业观具有双面性,也是市场主体和用人单位的“参考书”。应当看到,年轻人择业观的变化,恰恰是自我就业规划和成才愿景的一种表达,即年轻人就业不再是单纯地“找份工作”,还有对事业和未来规划的“质”的期盼。这就决定了用人单位和市场主体招人思路和用人观念必须跟进。尤其是在市场法治环境、多元化择业渠道、个性化择业思想等作用下,用人单位和市场主体的用人优势和主导优势的“天平”正在发生倾斜,这本身就是市场公平公正、自由择业的发展趋势使然。

无论如何,择业的需求侧与用人的供给侧高度匹配、有机融合,才是市场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优解。从这个角度说,用人观其实就是人才观,是对市场主体长远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动力。此外,由于法治理念深入人心,新时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,加上择业意愿更加注重前景预期、综合素能和长远规划的全面发展。可想而知,市场主体和用人单位要打破老一套的用人观念,改变一招了之、简单“拿来”的心态,建立并健全现代化用人导向机制,让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,从而赢得年轻人的尊重和支持。

种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用人观,不仅是企业和企业家等市场主体思维观念、价值取向的体现,更是健康有序、公正守信市场环境的折射。多些如获至宝的爱才意识,多些让劳动者有“吾心归处是吾乡”的归属感,建立健全尊重劳动、崇尚人才、培育人才的机制体制,方能让人才市场释放出万马奔腾的活力。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相关组织也得发挥主导和协同作用,解答好就业这道“双向选择题”和“民生大命题”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交通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

邮箱 : 434 922 62 @qq.com